业界资讯

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——白露节气

2021-8-10 05:08:01 江西常生樹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阅读 108

今日白露。《礼记•月令》篇记载这个节气的景象: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。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:“

一候鸿雁来, 二候元鸟归, 三候群鸟养羞”,意思是说,气温转寒,候鸟们准备南飞,寻觅一个温暖

之处过冬,百鸟们也开始准备果实存存粮以度过冬天。白露节气三侯,生动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

换,天气至此已转凉,人们将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,凉爽的秋天真正到来了。

自夏至节气一阴生(阴在天气即为寒),暑热中便一点点萌生了寒气,只是那时的寒气还远在高高的天

上,地面的我们正在饱受夏天暑湿正气的熏蒸,根本感觉不到;三伏,即金之降气,将地面之热,降伏

而入于土内,所以地面上暑热难耐,此时也是立秋节气前后;此后金气继续敛降,地面上的热气渐渐被

潜伏入地面以下,这时正值处暑和白露节气,我们逐渐感觉暑热渐退,凉意渐浓;直到秋分节气到来,

地面上下的热气才处于平衡状态。 

 

起  居

白露时节,早晚温差逐渐便大,一早一晚要特别注意保暖。增添衣物要及时,晚上睡觉最好盖上被子。

外出游玩时不要贪凉露宿,因为露水属阴物,夜上阴气加重,两阴相合,极耗阳气。所以俗语有说:「

白露勿露身,早晚要叮咛」。 

对我们来说,重点保护肚脐成为白露关键: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,皮下没有脂肪组织,但有丰富的

神经末梢和神经丛,对外部刺激敏感。若防护不当,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穿露脐装等,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。

如果寒气直中肠胃,就会发生急性腹痛,腹泻,呕吐;天长日久,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,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。

饮  食

秋季来临,来自北方的冷高气压从内陆吹来,将不带来水气了,此时我们呼吸干燥的空气,白天又仍有

高温,如果体内津液代谢不良者,就容易有干燥之象。所以秋季的饮食原则就是防秋燥。

燥气是秋天的主气,给人的感觉,空气中缺少水分,北方凉燥居多,南方温燥普遍,不管是哪种燥,如

果不注意,与人体内潜伏的邪气遥相呼应,为病多端,在人体内多会传遍化火,导致各种不适症状,容

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症状。预防秋燥的方法,建议要多吃梨、银耳

、蜂蜜、百合、枸杞、萝卜、豆制品等,多吃橙黄色蔬菜,比如南瓜、胡萝卜等。也可以选用一些宣肺

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,如沙参、西洋参、杏仁、贝母等,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。另外,要少食辛辣之

品,因为辛辣之物需要更多的津液来中和,津液不足会加剧秋燥。

 “贴秋膘”这个概念,其实描述了秋季养收在身体上的变化,秋季的气机能量是向下、向内的收敛,没

有了夏天的耗散,能量丰润了皮脂,壮实了身体,人和动物,就像吹气球一样,肥壮了一圈。古人会在

这个时候,吃些养阴的食材,目的是助养收一臂之力,借养收之势,为自身储备能量。

大自然中,白露节气以后,百鸟开始蓄食备冬,如藏珍馐,贴秋膘也是仿生的一种行为。但是现代生活

中,肥甘厚腻贯穿四季,痰饮内热很多见,这个节气,可以不再假借“贴秋膘”之名,饱口腹之欲,而

是应该专注在早睡早起,减少消耗上,让身体进入收敛的模式。在饮食上,可以考虑吃些清补的食物,

如山药、芋头、小米粥、萝卜、藕粉、杏仁等,不给身体造成负担,即是补。那些啤酒、烤串、火锅相

伴夏天的人们,主动站队,该温暖脾胃的就去艾灸;该清火滋阴的,就吃点萝卜、藕、梨。 

清 补所谓清补,不是说轻微的补药叫做清补,譬如这个房间,你说墙上破了把它补一补,表面补好了,

实际上里头还是破的。不如干脆把破的清理干净,倒是个新的局面。所以真正的补是把内在的病完全清

理干净,因为我们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,生命自己会补助自己,这就是清补。—南怀瑾《我说参同契》

 

 最后,节气养生有地域之分,在遵循大的养生原则(秋收)前提下,还要考虑当地局域气候,比如早晚

加减衣物防秋凉这件事情,还是要根据各地的气候随机应变。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秋天适度经受些寒

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,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。睡前热水泡脚,极有敛阳之效,睡前喝点酸梅汤养阴生津。

叩齿咽津润燥功

五行之中,肺对应金气,肾对应水气,金水相生。

清晨睡醒,先闭目叩齿36下,咽津,既可防燥,又可填精。

常生树二十四节气茶,二十个节气二十四中茶对应养生,让您在每次时节变换中安然度过,没有换季引起的困扰!

136-0705-56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