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资讯
进入多事之秋 养生把握四个要点
时至秋令,自然界阳气渐收,天气由热转寒,变化明显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此时节,不但人的情绪不稳定,身体也容易生病,为此古人把秋天称为“多事之秋”。所以,秋季养生一定要重视衣食住行的调节,其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项——
秋冻要因人而异
俗语说:“春捂秋冻,不生百病。”秋季是寒热交替季节,天气往往变化无常,要保持体温的恒定,就应多备几件秋装,以备随时加减。应注意的是,年轻人和身体强壮的中年人,衣服不可顿增顿减,也不可一次增加过多。这样不仅有助于耐寒锻炼,增强机体对天气转冷后的适应能力,也可防止因着衣太暖而身热汗出,导致津液耗伤。但是,凡事都要有个度,“秋冻”也不能过头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慢性疾病等体质虚弱者,早晚宜适当多穿些衣服,避免受凉感冒,以免导致老病复发与加重。
天气渐凉食宜温
秋天气温逐渐降低,人的食欲也渐渐增强,消化能力提高。此时如安排不当,饮食不节,容易由于营养过剩或食性不当而伤身。
秋天气候宜人,食物丰富,容易造成进食较多、营养过剩,使人发胖,即所谓“长秋膘”。所以,秋季饮食,首先要注意适量,不可放纵食欲,暴饮暴食。由于秋季气候渐凉,阳气渐收,为适应这种变化,应遵循“秋宜温”的主张,饮食要吃温食,少吃凉性寒性食物。特别是体弱多病、阳气虚衰的老年人,尤其要少吃生冷食品和凉性瓜果,也要少吃油腻食物,以免引发各种消化道疾患。
重视保湿防秋燥
秋季的气候特点之一是干燥,特别是进入仲秋之后,容易产生口燥咽干、干咳少痰、大便秘结、皮肤干燥皱缩的秋燥症状。特别是当空气中的湿度较低时,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会大量散失,使人咽喉干燥,呼吸道的防御机能也随之降低,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咽炎和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,更容易产生咽燥、干咳、痰中带血丝甚至咯血等症状。所以,秋季保健一要重视及时补充机体水分,适当多吃些滋阴润燥、润肺生津的食物:如白萝卜、胡萝卜、番茄、梨子、藕、银耳、甘蔗、蜂蜜等,以达防燥护阴之目的。此外要保持居室有一定的湿度,如用加湿器等,还要注意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清新。
莫让秋雨助凄凉
一般而言,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,易烦躁或悲愁伤感,特别是老年人,容易有苦闷与垂暮之感。因此,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、培养乐观情绪、保持内心平和宁静、收敛神气为首要,在秋高气爽、阳光灿烂的时候,或赏菊、或登高而歌,就能让心情收获喜悦,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- 上一篇« 蛇毒的功效居然这么多?!
-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怎么吃,这些食物有利于降血脂 »